乡村生态观察|宁阳县:让畜禽养殖废弃物“负担”变“财富”-今日热文

2023-06-06 04:03:08 来源: 农村大众

编者按:环境就是民生,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图)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综合整治农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场硬仗。要彻底打赢这场硬仗,既需要各级各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更需要拿出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了三类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

大棚内瓜菜长得好,施肥是基本的管理措施。但在宁阳县乡饮乡山东巴夫绿色循环农业与生物产业示范园内,棚内果蔬种植不仅不需要额外施肥,而且果菜还长得格外好。秘密在哪里?

“我们在每个棚内都养了不少猪,并采用‘五位一体’绿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负责人——泰安巴夫巴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巴夫公司)董事长胡著然介绍说,“这种模式,在棚内营造出了一个自然循环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猪所有排泄物的生态化利用,果菜“吃”有机肥,所以长得好、效益高,5亩大小的棚,年综合收益超过70万元。”

种养结合,“小循环”实现生态化

“巴夫公司的模式,是我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创新模式之一。” 宁阳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龙介绍,“宁阳是畜牧生产大县,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养殖废弃物处理的难题。近几年,随着传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我们探讨出了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子,并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分类施策,明确了畜禽废弃物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利用路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胡著然介绍,所谓“五位一体”,首先是大棚建筑形式上五位(沼气池、畜舍、前温室、后冷棚、蓄水池)一体,其次是内容上的五结合(种植、养殖、生态、环保和能源综合利用)。其关键在种养结合,棚内生猪产生的所有排泄物,经管道进入棚内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成为有机肥,用来浇灌棚内果蔬;生猪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棚内作物产生的氧气对流互换,实现了果蔬种植不用额外施肥、不用打药的理想效果。当然,还有雨水的有效利用等。在小小的大棚内,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巴夫公司董事长胡著然正在棚内介绍“五位一体”绿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由于成效明显,目前巴夫公司已建成大棚50个,其中单体面积为5亩的10个,单体面积为2亩的40个,并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工人们正在“五位一体”大棚内工作。

而在山东圣力牧业有限公司内,更高效的“小循环”每天也都在进行。公司总经理陈明明介绍,公司养殖场现存栏奶牛4800多头,每天生产大量养殖废弃物,但他们却做到了粪污零排放,场内也几乎没有异味。

偌大的养殖场,如何做到“零排放”?记者现场看到,奶牛粪污经自动收集后,先被干湿分离,液体进入场区内的超大型沼液罐;固体物则被静态堆放,经“生物和分子膜”覆盖,自然发酵杀菌后成为牛床垫料。

山东圣力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养殖场内两个巨大的沼气发酵罐。

山东圣力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养殖场内固体物则被静态堆放,经“生物和分子膜”覆盖,自然发酵杀菌后成为牛床垫料。

陈明明介绍,牛场每天可处理污水300多吨,年产沼气80.2万立方米,年沼气发电量达131.4万度,年节省牛床垫料购买费近400万元。

为充分利用处理物,公司流转1800余亩土地,种植了小麦、玉米以及牧草,大量处理物则成了这些作物的“口粮”,牧场在实现粪污循环利用的同时,还逐渐把过去“板结地”变成了“面包地”。

而位于磁窑镇的恒新奶牛场,发酵后的牛粪施到地里后,小麦比普通地块每亩能增产200斤。“我目前流转了600多亩地,一季能增产十多万斤小麦,效益还是很不错的。”牛场负责人翟恒新感叹。而从去年开始,该奶牛场又发展了60多亩有机葡萄,真正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恒新奶牛场负责人翟恒新(中)正在向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利用处理后的养殖废弃物种植的有机葡萄。

对接用户,“中循环”实现资源化

宁阳县西岭家庭农场位于磁窑镇大磨庄村,主要以养蛋鸡为主,目前存栏量20万只左右,每天大约产生10多方鸡粪。“鸡粪味道大,需要及时处理。”农场负责人刘艳说,“经发酵处理后的鸡粪,成了很好的有机肥。”尽管农场流转了180多亩地,但还是无法完全消纳这些肥料。“我们就对接了当地的生姜种植户,把多余的肥料卖给他们,他们的姜品质变好了,产量也提高了,我们也有了额外收入,关键是为鸡粪利用找到了出口。”

刘艳介绍,大磨庄村是传统养殖村,村里大大小小的养殖户有200多个,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养殖废弃物,但经过处理后,这些过去的“负担”,如今成了种植户们眼中的“宝贝”,不仅本村种植户购买,外地的种植户们也慕名前来。养殖户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为当地种植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了“养殖力量”。

宁阳当地的温氏养鸡家庭农场,更是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了新高度。该农场利用稻壳做垫料,鸡出栏后,农场会集中处理垫料和鸡粪等废弃物。据介绍,该农场每年因此可生产有机肥7500吨,制作发酵鸡粪38万包。发酵鸡粪每包可卖3—5元,而且市场还供不应求,该农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十分可观。

该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元军介绍,养殖规模企业和县里在养殖区建立的粪污集中处理设施,产生的有机肥可直接对外销售,经处理后得到的沼液等,则通过槽罐车销往周边种植基地。“中循环”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小养殖户粪污处理、滞留难题,又化解了“小循环”涉及的诸多企业因需求淡季而产生的对畜禽粪污承载能力和消化能力不足的难题。

源头减控,“大循环”实现减量化

李龙主任介绍,目前宁阳县存栏生猪28.38万头、牛3.17万头、羊10.56万只、肉禽589.61万只、蛋禽181.03万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宁阳县制定了储粪、防雨、防渗、雨污分流的基本指导意见,积极推广新建猪场采用新型粪便智能化发酵床(罐)处理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及额外效益。引导散养户科学利用空间,控制或减少养殖量、定时清理、减少堆积、喷消毒剂减少蚊蝇等可行办法,确保户户治理到位、利用到位。实现了养殖废弃物“大循环”总量减排。

同时,充分发挥全县70名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及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力量,以乡镇为依托,将全县565个村(居)划分为66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指导专业户、散养户配建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督促定期清理粪污,就地消纳,确保粪污处理到位。

“目前我们已与多家专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宁阳东中西建设3个大型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届时全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李龙主任介绍说。

综合科学利用,“负担”变“财富”

“目前宁阳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04%;这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良性发展,目前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达到30.63%,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李龙主任总结说。

泰安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训茂介绍,为支持养殖废弃物综合高效利用,泰安市严格落实职责,自2016年开始,累计投资4.3亿元,在包括宁阳县在内的辖区县市,积极推广自然发酵、发酵床养殖、种养结合等多种处理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减量化生产、规范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促进了产业增收,实现了“负担”变“财富”。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2月中旬,我省56个畜牧大县已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覆盖,推动全省3.2万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总结推广样板典型120个,创建首批种养结合示范基地80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张培国 赵峰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