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策划·声动四局㉚|《奋斗之路》:知青队的那点事 天天热资讯

2023-06-25 21:18:20 来源: 中铁四局

72年前,中国中铁四局的源头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铁道工程总队赴朝作战,构筑起一条 “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凯旋后,这支队伍转战全国各地,用汗水和智慧建成了一项项精品工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四局力量! 72年的奋斗,中铁四局勇于争先、永不满足,成长为生产营销“双超千亿”的行业“标杆企业”。反映中铁四局发展历程的企业文化丛书《奋斗之路》用一个个四局代表的感人故事带您回望企业峥嵘奋进的70多载岁月。 请欣赏根据《奋斗之路》策划制作的 音频专辑作品《知青队的那点事》本期作者:安保田 播讲:伊然孙成(安徽广播电视台) 制作:陈明 点击下方按钮收听 听播音↓↓↓ 本栏目在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平台 同步发布 “声动四局”专题栏目 由中铁四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主办 联合制作发布 “声动四局”融媒工作坊特邀主播介绍 孙成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全媒体主播、记者,安徽省“先进融媒体工作室”大橙子融媒体工作室负责人,主创的多个新闻作品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安徽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及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奖等。 伊然 ,主任播音员,资深主持人,安徽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播音主持工作20多年,多次荣获安徽省播音主持一等奖,所制作和主持的栏目曾获安徽省年度名牌栏目。 读正文↓↓↓ 1980年,我到了“法定”自食其力的年龄,60年代初期出生的这批,都到了离巢觅食的季节。

人口的高峰,18年后的轮回,呼呼啦啦长成一帮帮青年男女,“文革”那点支离破碎的知识,自然无法再进校门。能找个挖土、砸镐的活,能糊嘴,少个吃闲饭的,一辈子生活简单的父母们,对这批儿女的期望简单又直接。

三月,大地返青,万物挤破包裹在身上的禁锢执着地吐绿了。

我卷起铺盖、三五件衣服,往白茬箱子里一塞,离开与父母朝夕相处淮南三处的家。这天,春雨蒙蒙,我在蒙蒙春雨中开始只身闯荡生活。

©1981年,作者在阜淮铁路潘集西站铁三处知青队。


【资料图】

淮南到孔店,坐站站停的火车也就5站,我们一行30几个清一色的爷们,来到有几排砖墙毛毡平房,四周围着铁丝网的三处二段三队。这天下午我们被三三五五的分到各个工班,栖身的地方极其简约,四根桩子支撑一块铺板,铺盖一摊,算是可以安身立命了。一群不上山,不下乡,修铁路,拿工资的知识青年——知青(当时的称呼),按那时履历表规范叫法是“参加革命工作”了。我的知青岁月,我的“革命”岁月便开始了。

我们徒手而来,全部仰仗铁锹、杠子、土筐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实现糊口,赖以生存,打拼日子。定岗普工,又名 “万能工”,薪酬(新建铁路七级制三区)一级工资33.66元。

©1983年,铁四局青年工程师在施工现场探讨技术问题。

这天,收拾妥当,已是晚饭时间,队里的高音喇叭放出了一曲《尼罗河畔的歌声》,“让一天的劳累和辛苦,随着歌声遗忘,”。浑身泥土的师傅们伴着歌声走进食堂,每天,劳作回归来,我都在这首歌的旋律中嚼食着自己劳动果实,劳动踏踏实实地落实在肢体和心灵。

我们参加的是淮南复线816米的孔店大桥建设。修便道,推板车,扛水泥,挖土方,是被师傅吆来喝去一帮有“文化”没“技能”的普工。整天灰头土脸却也没忧没虑的,为少扛一袋水泥,划拳决定胜负;队里没有女工班,既招不来风也惹不着蝶,小伙子们还是找人照葫芦画瓢缝制喇叭裤,张扬着青春色彩;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在反对自由化的空气中,半遮半掩地从断断续续的短波频道流向一个个干渴的心灵,日子一天天复制,波澜不惊的度过数月。

©1983年,作者在阜淮铁路潘集西站基坑抽水。

随后,我们迁移来到淮南大通二段二队。组成整建制的生产班组——知青班,兵头将尾的班长是扫过盲的老工人,劳动的大轮廓一如既往。自成团队,与其他班有了竞赛的高低之争和荣誉之战。青春的朝气和义气混合迸发。基坑开挖,凭着兴头和蛮劲,时常拔个头筹,没有奖金,挣几个调休,就图闲逛几天大街。一旦心气不顺,常常是晚上11点打烊后,全班夜半大合唱,《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甜蜜蜜》一首接一首,唱的山动地摇,队长的手电光一照,嘎然而止,随之又跌宕起伏,直唱到星月偏西,聪明才智自我挖掘,恶作剧就象发酵一样膨胀。提早下班,囤积主食,让食堂一晚做两顿;削发非明志,隔一夜,清早大点名时会7、8个青皮光头依次闪亮出场,顺杆爬,泄私愤,机关算尽。那年月队里仅有一台电视在大食堂,冬天塑料布遮窗,当地小混混经常在看电视时将塑料布烫些小洞,知青被首当怪罪。择日,当美国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的片头刚完,派矮小的知青,亮灯,关电视,跳跃着专找大个子擦火,几十人包围式格斗有序开战,混混们被打的抱头鼠窜,一说,维护国家财产。在这里,有些故事,有些起伏。

©1981年,作者在阜淮铁路潘集西站铁三处知青队。

数月后,跨淮河,直驱淮南古沟,被收编到归三段管辖的知青大本营——三处知青队。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封闭,在地理上对浮躁的青春进行“隔离”。

1978年三处知青队建立,队级建制,200多口男女知青,承担阜淮铁路复线潘集西站线路、站房的全部建设任务。

我们是第二批入驻的知青,知青经过知青队这铁路工人接班人基地和学校的培养、洗礼,每年转正一些成为国家正式工人,分流各队。知青混沌的日子渐渐清晰一些,转正成了现实目标和方向,数理化开始散落床头,“狼多肉少”的转正名额生成压力,考试与表现调理着不羁的狂躁。

©1983年,铁四局恢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

我干过线路,左手道叉右手道镐,每天在道床上挥舞,8号铁丝在道砟中检查我们的劳动态度,工作服总有汗花怒放。我干过房建,技术含量略高,劳动强度略减,是行话说的“大工”、“细活”,瓦刀、水平尺、吊线锤是一种炫耀,女工班的“小工”与“大工”打配合,生产率挺高。劳其筋骨的体力劳动是我知青生活的最有分量的主题。大腰、小腰、散水、清水墙、虎头砖、泥泞系数、养身、摇头扒杆、盲沟,让我的青春奠基了工程的成分。

©1982年,作者作为代表参加铁四局三处第三次团代会。

1981年底,我转正为铁路正式工人,随之留下,延续着知青队的生活,直到1983年10月,知青队驻地复耕成一片稻田。期间,我干过记工员,得意每月半天的算工时间;在全局推广大种大养时,我在知青队干了一季稻的运粪工,时常还打草喂鱼;我当过基干民兵,打过枪,扔过手榴弹,进行过夜间突袭演练;“以工代干”时期干过调度和定额员;“文革”高中毕业,却再次回炉,进行了青工文化技术“双补”,获得“工农业余初中”文凭;由于出过黑板报,我被选派参加了局的文学创作班;我干过团支部的宣传委员,在反对自由化的时间段,参加了引起震动的民间文学团体三处“小天”诗社……

知青队,我的青春部落,追赶日子的途中,累了,我会在我精神的家园歇脚,随即继续赶路。

《奋斗之路》内容介绍《奋斗之路》 ——讲述中铁四局人的故事 (总监制:李新生刘勃 韩永刚) 《奋斗之路》是一本以中铁四局发展脉搏为主线的故事集。全书以争先文化为主线,以细小切口来进行宏大叙事,收集176篇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故事,反映企业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全书共分五个《卫国出征》《艰苦创业》《中取华东》《转型发展》《奔向一流》等篇章。这些以回忆或叙述方式讲述发生在四局的故事,使个人记忆成为企业的集体记忆,把这些故事集中起来,构成了中铁四局发展的奋斗篇章。 更多精彩图片,欢迎您的投稿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影像四局”(中铁四局影像数据库)进行投稿 http://crec4.vcgvip.com/ -END-监制:路辉 审核:黄爱国 宋恒 康宁统筹:宋恒校审:文良诚编辑:陈子华 张靳晶 实习编辑:袁惠三 (三公司) 主办:中国中铁四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文化传媒中心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