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我们为何要正襟危坐?这场讲座告诉你→

2023-08-24 12:51:22 来源: 上海杨浦


【资料图】

古典音乐应该如何欣赏?听贝多芬,必须穿着晚礼服吗?巴洛克音乐有多现代?也许很多人都有过以上疑问,实际上,也确实存在音乐中的礼仪文化。

近日,杨浦区图书馆作为2023上海书展的杨浦区分会场,将一场主题为《音乐中的礼仪文化》的讲座,送至位于杨浦滨江的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以生动有趣的讲述,为市民读者与杨浦区残联会员们一同走近音乐礼仪。

本次讲座邀请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编审、《音乐爱好者》杂志执行主编杨海虹,任主讲嘉宾。她凭借多年从事音乐出版、音乐评论工作的经验,从西方历史音乐学的范畴出发,自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说起,讲述音乐中的礼仪文化,与读者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音乐。

其实,音乐中的礼仪文化有一个缓慢演进的过程,音乐会随着文化、音乐史的发展,是逐渐变化的。

历史上的西方音乐会,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优雅、平静、礼貌甚至和平,观众可以直接站在钢琴旁纵情享乐,吵吵闹闹,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观众和演奏者毫无距离,作曲家们享受口哨与叫好,烂番茄与金币。音乐拥有无限可能,谁说一定要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听呢?

在19世纪末以前,西方人并不讲究音乐会欣赏的礼仪。在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本人一般都在音乐会现场,当演绎到他引以为傲的音乐片段时,如果听众们能够给一个即时反馈,他自己也会开心。如果听众默不作声,作曲家则会失落,甚至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写得不好?

那么,是谁为音乐会列出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呢?这要从浪漫主义时期说起。

瓦格纳有一部歌剧《帕西法尔》,是比较严肃的宗教主题。当年上演时,瓦格纳认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谢幕鼓掌使剧情有所割裂,于是,他突然跑到台上,要求从第二幕开始,歌唱演员不谢幕,观众也不要鼓掌。后来,马勒在创作《亡儿悼歌》时,也明确写下“请不要在演奏过程中进行鼓掌”字样。从此,不在乐章间鼓掌、不能大声喧哗的音乐会礼仪逐渐形成,观众们也慢慢习惯于正襟危坐地聆听音乐了。

在这场讲座的解说过程中,杨海虹穿插讲述了巴赫、门德尔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知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并带读者们赏析了多首音乐片段,调动现场氛围。最后,她真诚地建议读者,在家聆听音乐时,完全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如果感觉某段音乐棒极了,不妨直接喊出来。

据悉,本场讲座是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的阅读+音乐项目——“悦音书话”音乐普及活动之一,也是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合作的“人人美育·世纪火种”阅读推广活动之一,旨在为阅读插上音乐的翅膀,以音乐之美、阅读之美、文化之美,让社会美育大课堂走深走实、惠民益民,同步注重普惠性服务,又关注特殊群体,实现普惠与特惠双赢,助力书香中国建设。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