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游学应避免“游而不学”

2023-08-24 15:24:11 来源: 中国城乡金融报


(资料图片)

■魏永刚

眼下进入暑期,大中小学生都开始了暑假生活。游学成为很多孩子假期的选择。这些年来,这种度假方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欢迎。游学,兼有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特点,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提倡的成长之路。百闻不如一见,“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游”正是为了能走进名山大川,走访名胜古迹,正是为了一个“见”。利用暑假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家门,领略江河风貌,是一种有意义的度假方式。

我国教育部门前些年专门出台文件,提倡和鼓励“游学”这种教育方式。在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游学”有了很大发展。这些年来,选择 “游学”让孩子们在假期放松了身心,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不仅传统的名胜古迹是学生假期“游学”的好去处,各地和相关文化旅游部门还专门针对“游学”需要,开发出许多新的景点,创设了许多学习场景。这都大大促进了“游学”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孩子们暑假“游学”总有一些偏离“游学”目的本身的现象。

“扎堆打卡”就是“游学”中的不好现象之一。孩子们到一个地方去,不是花心思认真了解名胜古迹的历史,也没有时间学习知识,而是匆匆打卡,赶紧走人。有些热门景点,中小学生排队等候,不是等着听讲解学知识,而是为了“打卡”。一天下来,甚至一个假期下来,东奔西跑,忙着“打卡”凑数,孩子们走的地方很多,学的东西很少。这种现象增加了景点的“紧张度”,徒增孩子们“赶场式”的劳累,却与“游学”的目的相距很远。

“游而不学”是另外一个不好现象。有些“游学”组织者把孩子们的“游学”活动纯粹当成旅游来经营。到一个地方,忙着看山看水,忙着看景看人,而恰恰忘记了“学”这样一个目的。孩子们游走十天八天,回来一想,就是看了个稀罕,在“学”上没有什么长进。这样的“游学”只有“游”,而看不到“学”。

“游学”活动出现一些偏离目的本身的现象,这与活动组织者有很大关系。现在,很多“游学”活动是由旅行团或者旅游经营者来组织的。他们的优势在于熟悉旅游路线,富有接待经验。但他们在组织“游学”上也显示出明显的“短板”,就是习惯于从商业目的出发来组织“游”,不擅长按照“学”的要求为孩子们设计项目。线路设计、景点停留甚至讲解时间,都是从营利的角度来计算的,而很少从孩子们“学”的方面考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吸引孩子们多“走”几个景点,“打卡积分”;鼓励孩子们多留出时间“游”,甚至完全忘记了还需要“学”。“扎堆打卡”“游而不学”背后都是因为掺杂了营利目的。这样的“游学”图的不是“学”,而是“利”。这样的“游学”两眼盯着孩子家长的口袋,很难在“学”上下功夫。

“游学”也是为了学,这种“学”不是课堂上的灌输,也不是坐进图书馆埋头求学,而是在行走中学,在见识中学。既然是“学”,它就一定有不同于平常旅游的要求,尤其是不能以营利的目的来代替“学”的要求。旅游事业发展本身在我国时间就不长,“游学”更是一种新的旅游度假和教育方式。因此,学校、社会和政府都需要认真研究这种青少年教育方式。

“游学”是以“学”为目的的,所以,不一定要把目标盯住名胜古迹和旅游热门景点。文旅部门是不是可以针对这个目的,主动打造一些“游学”目的地?名胜古迹是人们都向往的地方,适应“游学”要求,这些旅游热门景点是否从解说词到参观路线甚至到停留时间,都有针对性地适应一下孩子们?教育部门是否也可以围绕“游学”这种特殊的“学”,向文旅部门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更好地让孩子们“游”中“学”?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假期选择“游学”,但“游学”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毕竟还很短。要让孩子们度过有意义的假期,“游学”还有很多题目需要研究。游学目的地、游学时间、游学内容,都需要按照“游”的方式,围绕“学”的目的,进行研究和规范。为了让孩子们不再暑假忙“打卡”,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些努力,值得。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